赵泰来
文章来源:江海区档案局 更新时间:2013-10-21 14:45 浏览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赵泰来 (?—1851)
赵泰来,字梅皋,改名嗣良,滘头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与弟皆登黉序。其父曾任江西知府。
清道光四年(1824年),两广总督阮元将广州越秀山越王台故址改建学海堂,为越秀、羊城、越华、端溪四大书院诸生研习经史之所。赵泰来早年在此求学,常与广东著名学者、学海堂早期学长徐铁孙(徐荣)、仪墨浓(克中)、曾勉士(曾钊)、陈兰甫(陈澧)等赋词唱和。曾参加乡试考取举人,但不求仕进,喜交江湖义士。回乡后,与江门范罗冈吕萃俊、潮连陈松年友善,结为金兰,并加入江门天地会,任书记,开展反清活动。
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李文茂在佛山起义响应。江门天地会陈松年、吕萃俊亦于江门象溪路吕超然祖祠内所开设的武馆谋划举事。是年七月初八于狗山竖旗举义。起义者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陈松年为统一大元帅,吕萃俊为北营大元帅,赵泰来为军师。此外,外海陈协愧为南营大元帅,梅冈苏黑虎为西营大元帅。滘头赵志盛、礼乐张庸德、南山伍从棣、杜阮黄协成、潮连卢信取、丹灶朱津、白沙何正伦、里村施联福、棠下罗日、都会黎与汉等举旗拥戴,号称红兵二十万。兴师之日,赵泰来撰写誓文,陈松年当众宣读。誓曰:“外寇凭陵,鞑虏窃国。我等志切国仇,誓师起义,同心协力,还我山河。起义之后,吊民伐罪,除暴安良,如违此誓,愿受神殛。”当日,江门丞尉张景堂、把总黄龙彪逃遁,守备吴元升退走新会县城,红巾军旋即占据东炮台、江门汛防要地。七月十五日,为配合陈开、李文茂进攻广州,义军集结围攻新会城。
围城期间,赵泰来进谏义释会城绅士莫廷圭,并采纳莫廷圭“围城断援”之策,扬言于各方:“大营分竹符亿万,得之可以护身;分旗令数千,得之可以保乡。”各乡村民多树旗执符响应。并利用宗亲关系,联络新会三江赵族村民参与举义。赵泰来与佛山义军“和尚能”赶造出多艘“火箭船”和“吕公车”。“火箭船”设旋转楼台,活动吊臂,可发射火箭;“吕公车”上竖云梯,以助攻坚。
新会城墙高厚实,义军久攻不下,清军陆续增援,省衙派兵3500名,配备洋枪洋炮,出澳门,逾香山,于睦洲登陆,攻克睦洲、沿滘口两个据点。八月十四日,于西塾、沙堤激战,义军失利,退至县境北部。九月三日,在作战中被俘,与西营大元帅苏黑虎等50余人殉难。于会城北门行刑时赋诗:“文字竟成千载劫,江山空对六朝闲……”吟未毕,受戮。
著有词集《絮香阁词钞》,辑录词49阕,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出版。并载有晚清著名学者顾千里写于道光十三年的序言,桐城王贯之写于道光二十四年的跋。顾千里言其词“选声、炼色,周规折矩”,“驰誉文坛,蜚声学海。填词尤句斟字酌,依律制腔,亦步亦趋,从容协律,有条有序,风雅余音。无半字之不谐,更四声之尽合。”王贯之赞其词“海涵地负以壮其气,缠绵旖旎以成其声。”《词钞》大多反映其在学海堂求学时的生活,亦有反映不满现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