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拉斯维加斯棋牌

 
您现在的位置 : 拉斯维加斯棋牌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总结公报 > 

2023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3-02-28 10:58    浏览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2023227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江海区区长郑丹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1 6 3”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区委1 5 3”工作举措,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攻坚克难、稳步前行,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1亿元,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185.7亿元,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9亿元,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6%,均排名全市前列。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54.4亿元,进出口总额301.7亿元。

(一)科学精准施策,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织密织牢疫情防控防线,以快制快扑灭0707”“1115”等本土疫情,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入疫情防控新阶段,我们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开展困难群体网格服务保障,迅速上线诊疗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推广建设发热诊疗便民服务站、便民健康驿站,全力保障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疫苗全人群全程接种覆盖率全市第一,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年来,全区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广大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基层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辛、日夜奋战,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二)坚持多措并举,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

我们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政策措施精准有力。扎实落实中央、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力出台区25条贯彻落实措施以及科技创新、增资扩产、人才引育等16项创新政策,推进惠企利民政策精准推送”“直达快享,兑现各级扶持资金2.6亿元。不折不扣执行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退税减税降费共22.2亿元,真金白银惠企纾困。有效投资持续扩大。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获批专项债23.2亿元、增长160%,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近1.7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强劲支撑。工业投资完成74.1亿元,增长20.7%,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60%;芯联电、摩尔新材料、天倬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三菱重工、骏鼎达、康普顿等项目顺利投产,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5.6亿元,增长86.7%,增速全市第一;高新路、新港路、金瓯路西延线等总投资超57亿元的34个交通项目动工建设,连海路(改扩建)、南山路(改扩建)、一行路(连海路龙溪路)等14个交通项目完工通车,内联外畅交通格局加速构建,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占比近40%,基础设施投资占比超35%为中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消费外贸蓄势回暖。落实国家、省、市促消费政策,叠加出台汽车、房地产等消费补贴政策,促进大宗消费,其中汽车销售额增长7.6%,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大幅增长335.2%。礼东美食街获评广东省粤菜美食街。高新港保持高效畅通运转,全年吞吐量达36.6万标准箱,占全市51%

(三)聚焦实体经济,制造业基础筑牢夯实

我们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持续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实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产业平台加快建设。深入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东组团启动区建设,高质量完成江海区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2.1万亩,其中规划1.1万亩用于建设安全应急产业园;全年规划报批用地3808亩,增长158%,新增用地全部用于工业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加速集聚,申报成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成功举办2022首届应急管理与未来城市峰会暨中国产业互联网(江门)峰会。安全应急产业园引进项目共73个,安全应急产业产值超180亿元,增长超18%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72.1%41.2%占比均排名全市第一。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40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其中,前沿新材料产业产值超200亿元,增长4.7%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聚焦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大招商工作格局,引进超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额达223亿元,实现项目个数、总投资额双增长。其中,引进超10亿元以上项目8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项目15个;34个项目实现年内供地、动工,动工率全市最高。引进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1020万元/亩,年创税达56万元/亩,容积率达3.4,均为全市最高。企业培育提质增效。新增升规工业企业67家,规上工业企业达450家。优巨新材料、高力依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29家。鑫辉密封获江门市政府质量奖。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完成技改投资54.7亿元,增长15.8%,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四)突出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优势不断巩固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持续上升至第53位,创历史新高。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创智城科创中心建成1万平方米孵化器,引进数字广东、长城紫晶、中科凯泽等26家优质企业和机构;航天科创华南创新中心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中央专项资金1578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北京)孵化器正式运营,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科创能力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9.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占比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2倍,高品占比达62.5%。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251件,占全市总量的21.7%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135.7%;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量15.5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达6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91家,总量分别占全市近25%23%。得实打印机(江门)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支持产业园区科技型企业贷款增长37%、小微贷款增长28%;累计为近200家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金额2.3亿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江门运营中心正式落户;推动优巨新材料申报ipo,励福环保成功转入新三板创新层。创新人才加快集聚。新增引进博士(后)、硕士和各类高层次人才239名,博士工作站2个,市级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10个,入选国家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国家高端专家引进计划、省重点人才计划人数均取得新突破,成为全市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沃土。

(五)持续深化改革,市场主体活力加速迸发

我们致力简流程、提效率、优服务,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务服务提质提效。全省率先实现县镇两级政务服务大厅上线智慧导办智能化服务,新增跨城通办59项、跨省通办152项,进驻江门港澳跨境通办专区事项超470项。创新推出政务外收服务,建立一站式园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220项不出园自助办政务服务。强化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承诺制审批和联合验收,工程建设项目申报100%实现一网通办,全流程政府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暖企安商做实做细。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全力落实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组建亿元企业服务专班,实行诉求直达、速接速办,解决企业用工、用电、用地等诉求超1000条,办结满意率超99%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江门巡回审判法庭、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全面升级开放。设立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服务站和全市首个侨梦苑税费服务专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侨资贷,为侨服务更专业更贴心。

(六)统筹城乡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纵深推进

我们科学统筹城市提质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面貌。城市品质提档升级。投入18亿元加快推进45项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建成油湾公园、文昌沙公园等一批景观提升项目,下沙公园如意桥成为新网红打卡点,完成文昌沙社区、兴南小区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新敷设燃气管道10公里,完成供水管网建设4.2公里,惠及居民超8700户。新增公共停车位超6000个,停车难问题进一步缓解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4年全市第一4次代表江门市接受省考核获评优秀等次。大力培育现代设施农业和都市休闲农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9%,排名全市第2。坚守粮食安全底线,粮食种植面积1879亩,粮食产量639吨,新增垦造水田超1300亩,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6.1亿元,25%的行政村集体收入超1000万元。区域合作发展共赢。纵深推进粤桂协作,落实各级财政帮扶资金5395万元,引导投资项目8个,投资额1.6亿元;协助大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5600人;粤桂协作示范村建设模式入选2022全国东西部协作示范培训班典型案例。深化与恩平在科技交流、产业协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对口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港,创新区域发展投资收益合作模式。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扎实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达4.9%pm2.5平均浓度下降8.3%,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二氧化氮浓度同比下降18.2%,优化率排名全市第一。地表水考核断面100%达标,河湖长制考核全市第一;新建污水管网12.6公里;礼乐河乡村绿廊碧道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省十大最生态碧道项目。

(七)厚植民生福祉,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们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办好民生实事,全年民生类支出17.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3%,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稳就业保就业有力有效。建成区人力资源市场并投入使用,提供招聘岗位超1.3万个;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3个,三项工程”“园区技校项目累计培训超5000人次;落实暖企稳岗政策,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超8000万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约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左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启动高新一小、江南小学等新改扩建学校项目14个,礼贤小学综合楼、实验幼儿园等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公办学位1700个,购买民办学校学位7500个。高中体艺、多语种特色教育经验在全市推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实施新强师工程,新增高级教师71名,引进高素质教师125名,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超40%。巩固义务教育双减成效,创建课后服务国家级试点。医疗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加快建设,江海福利医院获评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组建三级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开展网格健康监测;科学统筹医疗资源,实施分级分类救治,重症医疗救治能力大幅提升。推进非遗文化进村(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超600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获评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江南街道富横社区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社会保障底线兜实兜牢。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提升4.7%,实现18连涨。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472套,完成率236%,排名全市第一。一老一小和残疾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礼乐街道威东村、江南街道仁美社区成功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家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被评为省星级服务机构。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深化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建立区街两级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体系,全省试点构建综合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的全覆盖立体式智能化工作体系。大力发展基层治理3.0模式,成为省内唯一通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评估的县(市、区)。外海街道获评全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礼乐街道英南村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称号。在全市率先达标完成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心规范化建设任务,三个街道行政执法办案数均排全市前列。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有序。建立社会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持续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全区刑事治安警情下降3.9%。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9年无发生森林火灾,火灾起数下降25.9%、直接财产损失下降47.9%双打工作考核获评全市第一,食品安全在市考核中获最高等级a级。

此外,征兵五率量化考评排名全市第一,国防动员、双拥、退役军人事务、外事、台港澳、审计、统计、民族、宗教、人防、打私、档案、地方志、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们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满意率均为100%。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建设全市考评排名实现争先进位,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创历年最好成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廉洁政府建设扎实推进。

回望过去一年,我们鼓足干劲、攻坚克难,全区经济总量、产业实力、科创能力、治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坚实;我们抢抓机遇、突破瓶颈,开拓优化发展空间,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弱项、利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品质整体跃升,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广阔;我们主动出击、精准发力,工业投资加速增长,产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优质企业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劲;我们千方百计谋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全区上下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明显提升,高质量发展的信心越来越坚定。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广大企业家、海内外投资者建设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港澳台和海外江海乡亲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参与、支持和关心我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受世纪疫情和复杂内外部环境冲击,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水平不够高,主导产业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区域综合发展水平仍不充分,各街道、村(社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仍需提高;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民生保障能力不足、质量不高,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区委把今年确定为高质量发展深化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1 6 3”工作部署,深化落实区委1 5 3”工作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着力拼经济、促发展、保稳定,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高新区争先进位,奋力打造全市工业立市重要引擎、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在江门市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进程中走在前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市下达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集群。聚焦1 3 2”战略性产业,持续稳链延链补链强链控链,加快建设千亿产值园区。加速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落实442”安全应急产业引入模式,力争引进安全应急产业头部企业2个,推进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建设,加快构建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串联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力争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500亿元,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超200亿元。

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加速推进高新区三江睦洲联动发展先行启动区建设,加快开发安全应急产业园三、四期,开辟产业发展第二战场,推动园区扩容增效。大力实施工改工,推进金溪、武东、南山等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进一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创智城二期、安全应急产业配套项目建设,打造百万平方米国资产业载体。高标准建设工业邻里中心,配套完善生产生活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3.0升级版产业园区。

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量。深化大招商格局,探索市场化招商新路径,建强建优招商队伍,围绕六大战略性产业集群,瞄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引进一批成长型、旗舰型项目。落实一把手招商,加强以商引商、以链引商、以侨引商、联合招商、驻点招商,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10亿元以上项目超10个,在引进投资超50亿元乃至100亿元项目上取得突破。开展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通过优先选址用地、加大信贷支持等措施,推动不少于30家优质企业增资扩产。优化项目准入评审、跟踪服务机制,加强项目供后监管,提升落地项目质量效益。

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强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巩固壮大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企业打造优质产品、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力争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换代、生产转线、设备换芯等技术改造,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力争实施技改企业超80家、技改投资突破65亿元,推动5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完善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金种子企业扶持力度,新增上市企业1家。

(二)坚持科教融合发展,持续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推进高新区争创全国50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行动,持续完善多级联动培育体系,力争国家高企达680家、瞪羚企业达10家。深入推进揭榜挂帅,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78家,新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家。开展双创载体升级行动,培育国家级孵化器1家。强化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北深港总部江门基地的飞地孵化器新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两中心一基地建设,加强与国创中心、航天科工对接合作,完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推广智慧小区示范应用。

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优先,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快高新一小、滘头片区学校、产业新城学校等项目建设,完成江南小学、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新增公办学位1800个。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支持南方职院、江门幼高专等本地高校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应急管理学院筹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优秀教师引育力度,完善教研体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优化多元特色课后服务,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提升人才引育水平。强化产业人才培养,推进产业、教育、医疗、金融等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新增人才超9000人。深入实施5 2”人才政策和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加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核心区建设,大力引育海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及团队,力争培育引进硕博士及高层次人才不少于200人。大力营造留才软环境,持续完善江海人才通平台和优才卡制度,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加强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保障,让各类人才在江海成就事业、实现梦想。

(三)坚持扩内需稳外贸聚侨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精准发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并用好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推动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97个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超185亿元。大力抓好工业投资,着力推进超20亿元的航天华南(安全应急)特色产业基地(一期),超10亿元的优美科二期、嘉威智能家电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超1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江高速扩建、会港大道等外联道路工程建设,推进沙河西路南延线、云沁路西沿线等38条主次干道工程建设,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9亿元。

持之以恒促消费稳外贸。加大促消费力度,出台购车补贴、惠民消费券等扶持政策,积极开展消费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江海手信”“江海优品等评选展销,将江海特色产品广泛推向市场。推动江海广场、万达广场、中环广场等商圈提档升级,培育消费新热点,力争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5家。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提升重点贸易企业竞争力,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展会,助力企业抢订单、拓市场。强化关地合作、提高通关效率。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中国(江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示范园区建设,加快邮政快件进口平台落地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构建电商发展生态圈。

为桥聚合力。积极为凝侨心、汇侨智、护侨益、聚侨力搭建对接平台,加快打造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发挥“两中心、六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华侨华人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对接华侨华人经贸合作功能。依托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保障华侨华人合法权益,打造涉侨商事纠纷化解优选地,吸引更多侨商侨企侨胞共同参与江海建设。

(四)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加快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外海街道制造业发展主阵地作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工业承载能力,深入实施城中村综合整治,强化园区服务功能,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将外海制造打造为全市镇级经济发展标杆。大力促进礼乐街道农业工业双擎驱动。开发更多精品农业和文旅品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快土地整备,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项目布局,勇当江海产业发展生力军,打造全市三产融合发展的礼乐样板。全力构建江南街道总部+商贸经济发展格局。深化实施优二强三,加快工业园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高人口聚集能力,促进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扎实推进粤桂协作,深化在产业、消费、劳务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完善和恩平对口协作机制,围绕1 7 40”工作体系创新区域平衡发展合作模式,加强人才交流、文旅合作,谋划共建水都产业园,推动两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城央绿廊与乡村绿廊连通升级,加快实施江南路南延线及滨河休闲景观带等项目,积极推进马鬃沙河带状公园建设,优化利用沿河空间。实施礼乐路、东海路等沿线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成5g基站超1300个,实现城乡主要区域5g网络基本覆盖。优化智慧环卫指挥平台,提升数字城管效能,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实施停车难纾解工程,加快推动全域智慧停车建设。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管理秩序。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加强耕地保护,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深挖种业增产潜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设施农业,壮大培育休闲旅游农业、预制菜等新业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村道维修、农房管控和农村厕所革命;开展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主灌河沿线水环境整治、礼东围水系连通、礼乐省级新农村连片环境整治提升等项目建设。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建设,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深入推进绿美江海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林长制,优化改善白水带林分和林相,加强古树名木管护,提升生物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开展河滩湿地农田林网抚育工程,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共同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的绿美江海。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广节能降碳、节约用水先进技术应用,推动绿色工厂建设,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国企参与产业投资、工业园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增强国企城市运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机制,用心用情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家心无旁骛办企业、干实业、创事业。建立“四上”企业“一企一档”机制,定期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巩固提升诉求响应服务水平。用好用活“信易贷”,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标准化有机结合,实施差异化监管和精准化监管,推动市场监管更加公平有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深化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围绕特色行业培育质量标杆典型,推动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动政府侧流程再造,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证照分离”“一照通行”“并联审批和审批制度改革,推动500余项事项纳入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基层可办事项超200项、全市跨层级通办100项;拓展视频办服务应用,丰富区域治理一网统管应用体系,提升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能力。

(六)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美好生活品质

今年安排民生支出19亿元,增长超10%。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质保量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本地企业与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建强“园区技校”,培育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统筹资源做大做强“双创园”等创新创业载体,设立人才就业驿站,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强化劳资纠纷排查化解,推动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全过程动态管控。

加快健康江海建设。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和江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重症医学、老年病、康复医学等重点专科发展,促进公共医疗服务扩容提质和均衡布局。大力推进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认真做好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乙类乙管”要求,加强医疗资源和人才储备,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引导群众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织牢社会保障网。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推动社保、医保经办服务向街道、村(社区)延伸。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困难老人家庭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100%全覆盖。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建设,完善未成年人服务网络。健全分层分类梯度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众救助服务全覆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超1200套(间)。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协同减排。大力推动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污水管网二期项目建设,完成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点支流工程,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建设用地联动监管。完善固体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创建35个星级投放点和25个星级单位。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展现新时代江海精神文明新风貌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工程,抓好“四史”教育,深化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选树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培育时代新人;巩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开展超1000场文明实践活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常态化,倡导全民阅读,让江海文明底色愈加鲜亮。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讲好陈少白、陈伯坛等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擦亮名人名片;深入挖掘外海龙溪、礼乐龙舟的文化内涵,形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扩大地方知名度的文化品牌。保护利用好顺天里144号旧址、青青读书会旧址等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加快江门纸厂、江门船厂工业遗址保护修复与活化,推进历史建筑修缮工程,延续城市印记,让城市文化资源利用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推动文旅体融合发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达70%;推动区图书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大力发展乡村游、工业游、研学游、红色游等多元旅游业态,积极推进国家级3a景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创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翻番。高质量建成更多公共体育设施,办好大湾区城市乒乓球邀请赛”“广东省健身气功联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积极推广全民健身,让江海群众生活充满活力。

(八)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积极构建大安全格局。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监测,建立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深化“智慧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配备,全面提升应对处置各领域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完善社会治理三级平台建设。深化运用“两中心一基地”创新成果,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应用、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拓展“粤平安”平台功能模块,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效能,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品牌。加强平安江海建设,深入推进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和社会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建设,持续抓好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全面实施“八五”普法,开展全国、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此外,还要全力做好国防动员、征兵、双拥、外事侨务、台港澳、民族、宗教、人防、打私、档案、地方志、妇女、工会、共青团、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作为重在实干。我们要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牢记三个务必,坚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强政务信息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钉钉子的精神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基层一线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厉行勤俭节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各位代表!潮起江海千帆竞,迎风奋楫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江门市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贡献江海力量!

名词解释


1.“1 6 3”工作部署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6”是指以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为加快发展的主抓手;3”是指推进地区平衡、城乡宜居、法治江门建设3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2.“1 5 3”工作举措1”是指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政治保证;5”是指以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兴区、园区增效、内外融合、人才强区五大行动计划为加快发展的主抓手;3”是指推进平衡协调、民生福祉、法治建设3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3.两中心一基地: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

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小巨人企业指业绩良好,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专精特新小企业,通过培育推动其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行业或本区域的巨人

5.瞪羚企业: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认定范围主要是产业领域符合国家和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涵盖新兴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含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高端软件、互联网)、生物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节能环保、消费升级等领域。

6.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7.“信易贷平台:指广泛归集中小企业公共信用信息、自主填报信息、相关监管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等,推动政、银、企信息互通和共享应用,结合大数据、智能风控等金融科技手段,创新开发以信用为核心的覆盖全国、兼容地方、涵盖多种融资服务模式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8.三项工程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

9.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0.一老一小一老指养老服务,一小指婴幼儿照护服务。

11.“双打工作: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

12.“442”安全应急产业引入模式40%项目来源本地龙头企业转型,40%项目来源引入国内应急产业龙头落地,20%项目来源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13.“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科普体验中心、大湾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

14.两中心、六平台两中心指江门侨梦苑核心区综合服务中心、江门侨梦苑科技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六平台指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业创新基地、江门侨梦苑双创孵化基地、江门侨梦苑产业加速园、江门侨梦苑港澳青年创业创新基地、江门侨梦苑高新创智城、江门侨梦苑金融中心。

15.“5 2”人才政策:《关于支持江海区5 2”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紧缺适用人才的引育扶持政策,支持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与健康等5大重点产业及两中心一基地和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等2个重点项目。

16.“1 7 40”工作体系:指1张清单,《江海恩平推动江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项目清单》;7个方面,包括完善结对协作、加强科技交流、强化产业协同、深化乡村振兴成果、推动文旅合作、促进人才协作、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等7个方面;40项重点工作,包括深入落实三结对工作、支持江海恩平区域共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鼓励两地企业开展跨区域经营活动、推动消费帮扶、鼓励社会力量协作、设计打造江海恩平美丽乡村生态体验线路产品、建立干部双向培养交流合作机制、提升跨域通办服务效能等40项重点工作任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