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来源:江海区政务信息网 更新时间:2019-02-15 15:31 浏览数:-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30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门高新区管委会、江海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的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深入贯彻落实“四个一”[1]“四个是否”[2]工作机制,全力以赴稳增长、兴实体、促改革、优环境、惠民生,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加强。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5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1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148.2亿元,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亿元,增长2.4%;进出口总额256.6亿元,增长26.1%,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全区工业总产值实现536.9亿元,首次突破500亿元关口。在2018年度公布的全国157家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江门高新区综合排名从64位提升至62位,连续4年保持争先进位。
一、实体经济大幅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3]建设大机遇,以做大规模、做优质量、做强实力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发展高端机电装备、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产业。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67项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额108.3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9%,投资完成率全市第二。全力推进德昌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两个重大产业项目,有望于2019年上半年投产,整体投产后将为我区带来超400亿元的工业产值。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突破年”工作部署,在三个专责招商小组的基础上增设项目落地小组,积极对接80多个优质项目。举办“2018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深圳专场投资推介会”等三场规格高、影响力大的招商推介活动,全年共签约工业项目42个,签约金额250亿元,达产后预计新增工业产值超500亿元。项目落地更加快捷。落地项目12个,计划投资额68亿元,每亩投资额近1500万元。投资额超10亿元的鑫辉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和全球时代物联网创新智能制造产业中心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供地、当年动工”,其中鑫辉项目从取得用地到开工建设仅用23日,获得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赞扬。
产业转型全面推进。着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不断提升可持续竞争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13%、20.2%,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全年新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8家,新增母机制造企业5家,新签约投资超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8个,覆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工业互联网融合步伐加快。组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新增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申报“上云上平台”项目企业13家。骨干企业发展壮大。9家骨干企业(集团)共实现产值215.4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44%,带动作用明显。其中,优美科长信产值达60亿元,增长超150%;科恒实业列入市骨干企业名录并实现产值增长超30%。企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全年获批各级企业扶持资金1.37亿元。大力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工程,新增机器人设备180套。江海产业转移工业园获评全省唯一泛珠三角区域工业和信息化合作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园区,在2017年度绩效评价中获省专项资金和专项用地指标奖励。大力推进“去产能”。深入开展化工、玻璃、造纸、陶瓷等行业企业关停搬迁改造工作,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作,关停搬迁企业近50家。
扶持政策全面落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大力实施惠企政策,出台振兴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从去费减负、简政放权和专项扶持等方面减轻企业负担,全区减负税额6.47亿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负金额达3200万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江海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等3家平台获评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新增2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6家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服务企业超6000家次。扶持企业“小升规”。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51家,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21%,全市排名第一。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高成长中小企业。提升集约用地水平,盘活低效用地178.75亩、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
二、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落实“八大举措”[4],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对接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不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创新驱动推进有力。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36%,居全市首位。全区专利授权量1863件,同比增长50.85%。累计入库科技型小微企业607家,高新技术企业2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2.3%,位列全市第一,主营业务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全区共有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3家。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9家。围绕小微双创核心基地和重点基地建成超30万平方米创业创新载体,成功申报国家新一轮小微双创升级载体,获国家专项扶持资金2500万元。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在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中,综合评分全市第一。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企业诚信度进一步提升,177家企业获得诚信绿卡企业称号。实现主要商业银行科技支行全覆盖,新设立广东华兴银行高新支行,全年针对44个项目发放科技贷款2.46亿元,有效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4家企业获市级研发融资奖补,获奖补企业数及获奖补金额均为全市第一。全区共有本土培育上市企业9家,进入上市辅导阶段企业12家。“信用促金融”“两江模式”信用体系建设获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5]高度肯定。
人才高地加快构筑。大力培育优秀人才,全年新增博士24人、硕士49人、高级职称和高技能人才764人,2人获国家级人才荣誉称号,2人获市级人才项目资助。成功申报创建江门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该站为江门市首家园区类博士后工作站。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柔性引进院士、博士后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4人,申请及引进发明专利13件,4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与江门本地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10项。
三、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城乡环境不断改善
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按照点面结合、功能完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总体目标,总投资约191亿元,年度投资40.34亿元,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城央绿廊4公里启动段建设,其中江南路实现全要素提升,白水带大道、釜山公园、体育公园、江南文化广场等重要节点工程高标准建设并竣工投入使用,江海一路和桥南大道道路、蓬江大桥东侧建筑外立面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沿线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大力推进市政道路“白改黑”改造、市政设施升级改造、城市绿化景观提升、村居公园改造等多项工作,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商业配套逐步完善。府西小区核心地位逐步凸显,江海广场、帕佳图双子星等4个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一批高品质小区相继建成。江门高新产业新城形象初显,孔雀城、云沁路等项目顺利推进,景观绿化自然生态建设显著提升,完成龙溪湖片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乡村振兴全力推进。顺利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6]“百日拆违”等攻坚任务,全区累计完成“三清理”“三拆除” “三整治”约2.5万处,48个村(社区)达到干净卫生村建设标准,其中丰盛村的整治经验在全市推广。按照市政二类标准新建、升级改造公厕89座,实现每一个村(社区)至少有一座公共厕所。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养殖场154座,农村生活环境大大改善。推进“醉美江门100村”乡村旅游建设工程,英南村成功创建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申报市级特色产业园2个,规划了巨峰径和田园径两条乡村旅游线路。
环保攻坚效果明显。落实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作,大力开展“铁腕治污百日行动”,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水体环境持续向好。全面推行河长制,深入开展河道“五清”[7]专项行动,大力整治麻园河、龙溪河、马鬃沙河黑臭水体,建成600米示范段,清淤30万立方米,河道水质及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高新综合污水处理厂和文昌沙水质净化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增污水管网7公里。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实施“三调整一淘汰”[8],组织开展重型柴油车、生物质燃料锅炉专项整治。全域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改造9个燃煤锅炉。中电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如期推进。土壤防治全面强化。全面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和固废企业“三个一”行动[9],重点针对危废经营单位,线路板制造、化工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排查行动399次。做好企业用地详查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环境执法扎实推进。强化部门联动执法,加大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查处“散乱污”企业217家。
四、坚持突出共享共建,民生保障协调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导向,大力兴办民生实事,持续推进民生建设,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年民生支出11.92亿元,占总支出的67.15%,同比增长31.24%。
民生福祉有效改善。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低于市提出3.2%的指标要求。救助标准持续提升。城镇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月80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5360元。提高孤儿、残疾人补助标准,孤儿分散、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000元和180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残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1890元和2520元。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18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达98%以上,参保人住院医疗费用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30万元提高至44万元,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80%。积极探索引入商业保险,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府购买助残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获中残联调研组的高度评价。精准扶贫顺利完成。全区48户城镇精准扶贫家庭实现脱贫。粤桂扶贫协作稳步推进,“江海力量”助力大新县1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共脱贫30421人;对口恩平市“三级结对挂钩扶贫”有序推进。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和文体事业的现代化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大有进步。“三二一”工程[10]全面完成,景贤小学、朗晴小学和外海实验小学投入使用,新增优质公办学位6000多个,新增教师编制140个,新招录高素质教师65人。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与市中心医院、五邑中医院共同组建紧密型医联体[11],以“全托管”“六统一”[12]的管理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文艺宣传”“2018年侨都龙狮文化节”“葡萄音乐节”“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开展公益电影展映400多场。江门演艺中心全年举办170多场演出;拥有全国最大双投激光震动银幕的侨都影城全面对外开放。我区原创文艺精品《醒狮耀岭南》首次登上央视舞台。区博物馆和图书馆建设稳步推进,全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社会治理持续向好。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防管控成效明显,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重点领域监管有力。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区域试点,辖区安全生产整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深入推进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有急能应。大力打击各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走私贩私违法行为,有效整顿和规范辖区市场经济秩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推进社区治理,有效提升基层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县(区)。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13]殊荣。与七台河市对口合作工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征兵任务,统计、审计、物价、民族、宗教、外侨、对台、人防、档案、地方志、保密、双拥、打传、妇女儿童、工商联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五、政府服务持续优化,施政成效不断提升
强化企业服务,大力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提升市场监管效能,营造便利、贴心、高效、公平的政务服务环境,助推全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受理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业务1259宗,逐步实现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全覆盖。推行“二十八证合一”[14]登记制度改革,实现19个职能部门的涉企证照一窗办理,大幅压减办理时间,新开办企业商事登记当天办结率100%,实现立等可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登记市场主体6412户,增长35.33%。扩充“e联合监管”平台功能,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开启多部门联合监管新模式,构建商事主体监管新体系。大力推进企业年报工作,全区内资、私营企业年报6785户,年报率88.55%。复制推广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15]试点经验做法,将广东自贸区136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130项在高新区范围运行实施,构建与大湾区一体化的营商环境。
切实抓好政府建设。全力推进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印发实施十二项三年行动计划,围绕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迫切需要的重点项目,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落实、促发展。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发扬求实务实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政府工作督查力度,政府公职人员作风进一步转变。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全年区本级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4%。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落实人大的决议和决定,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含基本满意)达100%。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不懈努力、拼搏进取。在此,我谨代表管委会、区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高新区(江海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全区经济总量不大,资源总量、环保容量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二是城乡二元结构影响高质量发展。三是生产性服务业、零售业发展较慢,与经济增长不匹配。四是民生短板明显,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文化产业发展较慢。五是干部创新精神、能力水平与改革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切实加以改进,着力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冲刺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深刻领会重要战略机遇的新内涵,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要求,列表立状,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全力以赴打造改革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调发展样板区以及党建先锋区。
今年高新区管委会、江海区政府的工作总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系列全会以及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实施“1 1 12”[16]工作部署,为江门市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贡献高新(江海)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3.5%。为实现上述目标,需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举全区之力,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新的一年,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史机遇,展开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推进我区在湾区的“硬联通”与“软联通”,力促高新区(江海区)开创新局立潮头。
畅通与湾区城市群的交通链接。构建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以珠西桥头堡的大局观铺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深茂铁路(江海段)、中江高速扩建项目辖区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五邑路、南山路、会港大道的建设进程,全面实施东海路、连海路、一行路、礼东路等30余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路网架构,助推东部三区一市融合更加紧凑,为江门全方位对接湾区建设“铺好路”。积极推动高新区公共码头一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实现试运营。
加强与湾区城市群的产业对接。与港澳深等发达地区在产业发展领域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全面提升产业水平,主动支持和参与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更好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培育高端机电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型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集聚区。
加深与湾区城市群的科技融合。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用活、用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补贴,激发企业家精神,发挥“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育成体系作用,吸引科技领军人物、创新团队入驻创新空间载体。推进人才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4条”[17]等人才政策,坚持培养本土人才与吸引外来人才并举并用,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推动高层次人才与企业、专业机构深入对接。
加速与湾区城市群的文化传播。落实市委市政府“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的工作部署,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侨乡文化。擦亮陈少白、江门演艺中心等文化名片,推进文化产业提质发展。办好“乡村旅游文化节”“葡萄音乐节”“龙狮文化节”“辉煌七十年”等四个文化节活动,提高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完善区街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儿童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区级公共图书馆、科技馆的建设,并对市民免费开放,努力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和“十五分钟健身圈”,让更多的发展成果与市民共享。持续巩固创文复牌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动湾区城市群营商环境一体化。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既“清”又“亲”的政商关系,让企业家在我区安心、放心、开心发展。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环节和流程,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继续深化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18],优化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加快编制基准承诺标准,建立“容缺办理”[19]机制,推进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标准地”[20]等专项试点,逐步扩展试点范围,加速签约项目落地。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实现“双随机一公开”[21]抽查监管全覆盖,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监管格局。
二、集全区之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的一年,我区将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强化科技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以创新主体培育为核心,创新平台建设为突破,核心技术攻关为导向,紧紧围绕“八大举措”任务,全面打造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大力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毫不松懈狠抓高企培育和认定,坚决完成目标任务。通过股权融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吸引、挖掘广深科技走廊优质资源,推动传统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革新,大力推广智能云科等工业互联网项目应用,实施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优化“研发贷”“政银保”[22]合作机制,着力引导全区科技支行扩大政策的覆盖面,促进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受惠。
做精招商引资。用好招商引资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发挥四个专责招商小组作用,在重点招商区域设立驻点招商机构和代理招商工作平台,主动对接深圳、香港、澳门等发达地区,优先引进用地少、排放少、亩产税收高、技术含量高的“两少两高”项目。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以会招商,确保年内引进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项目,力争引进超50亿元的特大项目。围绕重大招商项目“攻城拔寨”,加快倍量电子、华夏光彩、麦克韦尔等招商项目供地落户,促进科世德润、量子高科、奇德新材料、中粘科技等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建设。继续开展“暖企业、促投资”专项行动,鼓励支持存量企业增资扩产。围绕德昌电机产业城等重大产业项目的上下游进行靶向招商,支持区内存量企业通过产业转型、技术改造补全产业链条。
做强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利用创智城、珠西云谷、双创园等空间载体,围绕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打造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新生态。推进江门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力促带动本地大健康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和创新发展。深化与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五邑大学等高校合作,加速科技研发向成果应用转化。通过以“互联网 ”为代表的新模式与传统领域加速融合,促进消费方式的不断转变,形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新增长点。
做强村级经济。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探索农村留用地资本化,鼓励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与区内相应的项目公司合作运营,以股权或物业形式享有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加强村级工业园区的统筹管理,建立区、街、村合作开发机制,整治“散乱污”企业。依托区一级的招商力量,围绕我区三大产业集群做文章,为区域的龙头企业、主打产业做上下游配套,逐步引导优质企业入驻村级工业园区,辐射带动邻近工业园区,实现连片开发。加大对城中村的统一规划和管理,探索以“城中村综合整治 引进物资营管 城市化商业运营”的模式进行开发。
激活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做强国资平台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国资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城镇综合开发等建设。引导优质文创、科创、研发团队以及科技型小微企业入驻创智城、产业港、双创园等国资科技载体,聚集更多的优势产业和增长新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深化工业园公司运营改革,理顺管理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贯彻落实民营企业扶持政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降成本落到实处,在用地、用工、用电、用气及税费等方面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打造珠三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做好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工作,深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商会、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23]发展。
三、夯全区之基,统筹区域平衡协调发展
新的一年,我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区并进”[24]区域发展格局的新要求,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提升城市品质和承载力,不断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城央绿廊建设,在启动区向东西两侧延伸,力争年内贯通11公里。借鉴香港、上海等地的经验和模式,加快引入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第五代大型商业综合体,推动中央商务区各商业主体协作互动、联动发展,打造功能、景观、形态完美融合的城市新地标。继续推进高新产业新城的建设,高标准配套交通基础设施和优质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一个产城人高度融合的示范区域。稳步推进老旧城区和旧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的升级改造,有序推进内街小巷的改造提升,更新老城区的城市配套,创造高质量宜居环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城市功能。
抓实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打好环保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御战。持续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不断提高河湖管理精细化,重点抓好麻园河、龙溪河、马鬃沙河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进口废物和固废管理,重拳打击固废特别是危废非法转移行为。加强生态修复和建设,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改善。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加快交通设施、安全饮水、垃圾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河道“五清”、“百日拆违”整治成果,力争年底全部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标准。继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盘点我区具有打造成为旅游景点潜力的村落与景观,打造特色村头、休闲桥头、干净墙头、精致门头、多彩田头、美丽滩头,通过细节的布置带动整体环境的美化,“串珠成链”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城郊优质田园旅游新品牌。以村公共服务站为载体,着力打造集众多服务于一体的“30分钟农村基层服务圈”。继续抓好“大棚房”[25]问题的专项清理整治。
四、鼓全区之劲,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的一年,我区将继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扩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落实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需要。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继续引入双一流大学毕业的优秀教师,落实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逐步改善教师待遇。建成明泰初中、一中附中、一中附小三所公办学校,积极引进优质品牌民办学校,打造更多在全市叫得响、群众满意的标杆性、示范性中小学。完善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体系,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性建设新时代教育高地。
继续丰富医疗资源。持续深化医改,加快“医联体”建设,完善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硬件配套,并通过两家三甲医院派专家坐诊、业务带教、学科建设、临床医疗和技术应用共享等方式,逐步提高区内两家分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创建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县(区)建设。大力推进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提高低保户、孤儿、残疾人补助标准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落实各类惠民保障及助残政策措施,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改革。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平安江海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筑牢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防线,落实党政同责。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网格化监管、规范化行政执法,动态开展城市风险点危险源管控。坚持以“创新‘三社联动’[26]体制机制,强化‘三社联动’服务能力”为工作主线,完成全国农村社会治理实验区第一阶段12个村(社区)试点建设,并在全区全面铺开建设工作。以服务促进社区治理,争取实现“六个全覆盖”[27]。推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建设。配合市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
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全面推进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推进扶贫“三保障”[28]政策落到实处。加大产业扶贫项目的推广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积极参与贫困户灯饰配件手工加工等项目;引导和推动更多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落地,使半劳力、弱劳力贫困户家庭增加稳定收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老病残群体,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兜底机制。深入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推动大新县通过“脱贫摘帽”验收。
做好上述民生工作,必须加大民生投入,全区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11.98亿元。抓好民生实事落实,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继续做好“三防”、就业、打假、打私、打传、审计、物价、档案、地方志、妇女、保密、人防、双拥等工作,积极推进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对口合作,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五、固全区之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树牢“四个意识”[29],坚定“四个自信”[30],坚决做到“两个维护”[31],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担当履职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提高落实率、满意率。推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等三项制度,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履行职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廉洁政府建设。落实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查找和纠正“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不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着力解决行政执法、土地出让、审批监管、项目投资、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的违法违规问题,大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高效政府建设。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真抓实干、水滴石穿”的工作作风,主动对接大湾区政务服务规则和标准。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深化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政务上云”,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实施“智慧政务服务优化升级”“集成数字档案馆服务”“集成公安公共服务”等平台的对接和应用。探索构建“智慧江海”,打造城市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并在城市管理、消防、环保等方面进行应用,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新区(江海区)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而努力奋斗!
有关用语说明
1.“四个一”:一个项目、一个责任领导、带一套人马、一抓到底。
2.“四个是否”:是否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否完成所承担的各项重要工作,是否从上级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荣誉,是否在全市和全省的工作处于前列。
3.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4.“八大举措”: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企业技术改造、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大学和理工科大学建设、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科技金融。
5. 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由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长沙高新区五家国家级高新区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推动全国高新区企业信用体系共建交流,建立园区企业信用服务的跨区合作机制,提升企业信用价值,帮助企业融资和发展。
6.“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包括:①重点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②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③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包括:①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②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③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三整治”包括:①整治垃圾,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建立保洁队伍,健全村庄卫生24小时保洁机制;②整治污水,建污水处理设施,重点推进农户改厕,实行雨污分流、污水排放暗渠化;③整治畜禽污染,建设栅栏圈围,实现人畜分离、家禽集中圈养。
7.河道“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
8.“三调整一淘汰”:三调整: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结构。一淘汰:淘汰落后产业。
9.固废企业“三个一”行动:第一,市分管领导走访一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企业,与法定代表人谈一次话,签一份承诺书;第二,市(区)分管领导走访一次部分重点产废企业,与法定代表人谈一次话,签一份承诺书;第三,由固体废物相关企业向属地监管部门签一份承诺书。
10.“三二一”工程:即2016至2018年,蓬江区、江海区各新建不少于3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各新建不少于2所;台山市、恩平市各新建不少于1所。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建设。
11.医联体: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
12.“全托管”“六统一”:“全托管”: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分别托管给市中心医院、五邑中医院全面管理,坚持“四不变”,即托管前的资产权属不变、医院功能不变、财政补助渠道和标准不变、现有干部职工身份不变。“六统一”:统一法人、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业务管理、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械管理。
13.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三无”是指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
14.“二十八证合一”:按照全国部署,在全面实施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将19项涉企(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在全国层面首批实行“二十四证合一”,并加上我市此前已实行企业“十五证合一”尚有4项未纳入整合事项,统一实行“二十八证合一”改革。
15.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上海自贸区建立和扩区以来,率先开展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现了市场准入领域的“先照后证”,也就是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需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16.“1 1 12”: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12”是指振兴实体经济、推进创新驱动、打好环保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教育质量提升、推进人才强区战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推进基层党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平安江海和做强国资平台等十二项重点工作。
17.“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4条”:2017年,中共广东省委印发了一号文件——《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包含了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健全引才用才机制、强化人才评价激励保障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等5大方面,共24条意见,涵盖了人才选育用留各个方面。
18.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由政府制定经济技术指标和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职能部门针对具体项目联合提出标准要求,企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后,即可依法依规开展设计、施工等相关工作。项目竣工后进行对标验收,通过验收的,可以投运;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产。
19.“容缺办理”:允许某些审核材料在规定时间内暂时缺少,实行非主审要件缺项受理和审批。
20.“标准地”:土地出让时把每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给予明确。
21.“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2.“政银保”:是一种以政府财政投入的基金做担保、银行为符合贷款条件的担保对象提供贷款、保险公司对上述贷款本金提供保证保险的中小企业、农业贷款模式。
23.“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24.“三区并进”:江门参照省的区域功能区规划,提出突破行政区划局限,以功能区为引领,推进都市核心区、大广海湾区、生态发展区“三区并进”。
25.“大棚房”:是指一些工商企业、个人及组织借建设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其本质是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改变农业生产功能,就是触碰耕地保护红线和农地非农化。
26.“三社联动”: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7.“六个全覆盖”:指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长者饭堂助餐配餐服务全覆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困境儿童服务全覆盖、社工综合服务全覆盖、村级志愿服务站示范点全覆盖。
28.扶贫“三保障”:保障贫困户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29.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0.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1.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